受访者供图 下面有请王学雷研究员,他是湿地专家。
研究团队想要搞清楚肌间刺与鱼的其它骨骼组织相比,在组织结构上、基因表达上都有什么差异? 另外,鱼的肌间刺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她透露,这套方法,后续被许多研究人员借鉴、引用。
更值得称道的是,自开展无小刺鱼研究以来,团队从2012年到2021年间仅拿到4项共计170万元的经费支持,加上2021年刚获批的一个250万元的项目,前后也仅有420万元经费支撑。作者: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1/7 20:18:5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10年做出原始创新成果。(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这几年里,高泽霞抗住了里里外外的许多压力。后来他们发现bmp6基因的缺失也能让斑马鱼肌间刺的数目显著减少30%左右,且其他骨骼组织发育基本正常。
学生悻悻地找到她,她还要强打起精神给学生鼓劲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做难题很容易失败,我们经历了太多次失败。另有一些外来物种是通过船舶、火车等偷渡而来的。
首先,健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的外来入侵物种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少量微生物,其中植物种类最多,这些入侵物种大多来自美洲,其次为欧洲。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中国从2022年8月1日起实行《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外来物种防控的管理办法,法律在源头预防、监测预警、治理修复等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在具体管理和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细化、完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李义明团队,研究了全球11个类群共计894种外来动物在全球19万个陆地自然保护区的入侵现状,外来动物只入侵了9.1%的保护区,而89.4%的保护区周边10千米地带已出现外来入侵物种的野生种群。
蜚蠊是海关口岸监测的重要病媒生物之一,具有极强的适应力、繁殖力,作为外来物种很容易对入侵地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还可能携带未知病原体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了解外来物种在全球的入侵热点,制定早期监测和快速反应措施,并优先采取保护措施,对减轻和防范外来入侵动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入侵危害至关重要。
抵御外来物种入侵,解铃还须系铃人,不能只依靠人类的捕杀。对于外来物种不能一刀切,要对其入侵风险等级进行科学评估。与此同时,要预测和评估当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外来物种的入侵热点,进行预见性防范。比如红火蚁可以对人畜健康造成伤害。
外来物种入侵可以通过食物链或者种间关系,影响本土物种生存,降低物种多样性,威胁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还可能威胁本地的人畜生命财产安全。比如,前面提到的鳄雀鳝这个物种对于本土物种危害极大,因此其入侵后带来的危害就大。中国境内有相当一部分外来物种入侵是由于当地群众人为放生造成的。如果是自然扩散的不应该纳入外来物种入侵行列。
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一是看其生存和扩散能力,比如这个外来物种扩散能力越强,其危害性可能就越高。全球有超过25%的物种灭绝事件与外来物种入侵有关,全球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均超过数千亿美元。
中国过去几十年引进的养殖物种、观赏物种、药用物种、粮食、蔬菜、木材树种等,常因管理不善逃逸,或者被人类有意无意地放生,比如巴西龟、福寿螺、牛蛙等我们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形成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一道屏障。
然而外来物种的扩散极其复杂,可能存在人为引进后又自然扩散的模式。另有一些外来物种是通过船舶、火车等偷渡而来的。外来物种入侵可以通过食物链或者种间关系,影响本土物种生存,降低物种多样性,威胁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还可能威胁本地的人畜生命财产安全。比如,前面提到的鳄雀鳝这个物种对于本土物种危害极大,因此其入侵后带来的危害就大。如果是自然扩散的不应该纳入外来物种入侵行列。前段时间,有报道称北美外来物种鳄雀鳝现身多个省份,河南平顶山汝州市中央公园为了抓捕鳄雀鳝,甚至不惜将湖水抽干。
还有些外来物种不仅威胁生态系统,还会传播疾病,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第二,作为引进物种的伴随种,跟随贸易产品入境,以及因监管不严造成的入境。
最后,加强公众科普教育,增强公众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意识。与此同时,要预测和评估当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外来物种的入侵热点,进行预见性防范。
针对当前中国的外来物种入侵现象,笔者有如下建议。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一是看其生存和扩散能力,比如这个外来物种扩散能力越强,其危害性可能就越高。
比如红火蚁可以对人畜健康造成伤害。中国的外来入侵物种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少量微生物,其中植物种类最多,这些入侵物种大多来自美洲,其次为欧洲。二是看对于本土物种的危害程度。这表明自然保护区在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且保护区建立越早,当地物种多样性越高,防控外来物种的效果越好。
了解外来物种在全球的入侵热点,制定早期监测和快速反应措施,并优先采取保护措施,对减轻和防范外来入侵动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入侵危害至关重要。外来物种进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首先,健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我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美洲国家进口的粮食中混入假高粱这一外来物种。
对于自然扩散的物种造成的入侵,在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议。这个外来物种又分别沿着中国西北和东北两端边境的河流自然扩散至我国境内。
其次,加强外来物种风险等级评估建设。全球有超过25%的物种灭绝事件与外来物种入侵有关,全球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均超过数千亿美元。中国过去几十年引进的养殖物种、观赏物种、药用物种、粮食、蔬菜、木材树种等,常因管理不善逃逸,或者被人类有意无意地放生,比如巴西龟、福寿螺、牛蛙等。所谓的入侵热点是指环境条件适合大量外来物种生存的地区。
因此要在加强对外来物种尤其是对观赏的外来动植物进行管理登记的前提下,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蜚蠊是海关口岸监测的重要病媒生物之一,具有极强的适应力、繁殖力,作为外来物种很容易对入侵地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还可能携带未知病原体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截至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有近800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已经确定的外来入侵物种达660多种,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2000亿元。比如,原产北美的麝鼠被人为引入欧洲,随后经过人类的放养或者逃逸形成自然种群,在欧洲属于外来物种入侵。
再次,保护好本土生态环境,筑起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长城。这主要是因为美洲、欧洲和中国气候相似度高,外来物种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本土气候环境条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